综合知识

青竹茶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已影响 2.93W人 

青竹茶的功效与作用

青竹茶是一种由青竹叶制成的茶饮,具有以下功效与作用:

1. 清热解毒:青竹茶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清热解毒,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于感冒、咽喉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 降血脂、降血压:青竹茶中的茶多酚和黄酮类物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胆固醇的沉积,促进脂肪的代谢,对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 润肺止咳:青竹茶中的黄酮类物质还能够促进唾液和气道分泌,有利于润肺止咳,对于慢性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美容养颜:青竹茶中的茶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对于美容养颜有一定的作用。

5. 改善睡眠:青竹茶中含有的氨基酸、生物碱等物质能够舒缓神经、和解心情,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

总之,青竹茶是一种功能性茶饮,对于健康人群有益无害,但是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等还需要谨慎饮用。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竹筒茶、打油茶、刮碗子茶,这些不得不喝的民族茶。

有一句话叫做“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句话,在茶上也同样适用。

我们都说茶具有一种海纳百川的特性,每个人品出的茶味道可以不同,每个人的喝茶方式也可以不同。在时间与文化长久的交汇以来,56个民族更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喝茶习俗。

01

竹筒楼下饮一杯竹筒香茶。

傣族,不止是和竹筒楼息息相关的。

傣族世代生活在我国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以西双版纳最为集中,这是一个能歌善舞又热情好客的民族。

傣族人喝竹筒香茶,通过装茶、烤茶、取茶、泡茶四个步骤而制得,制得的竹筒茶既有茶的醇厚高香,又有竹的浓郁清香,喝起来常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装有茶叶的竹筒,在火塘边烘烤,每隔4-5分钟翻滚一次。当竹筒色泽由绿转黄时,用刀一劈,瞬间就清香扑鼻,这大概就是竹筒香茶的魅力。

傣族人手捧筒状茶棒,配上异域风情的服饰,倒添了几许待客之感。

“没有茶就不成为礼仪。”也是傣族人一直坚持的信念。

02

作一首打油诗,敬一杯打油茶。

“ 一杯苦,二杯夹(意为涩),三杯、四杯好油茶 ”。

听过打油诗,但未必听过打油茶。

打油茶 是滇、黔、湘、桂四省区及毗邻地区的侗族同胞所喜爱的。

打油茶的工具、选料、制法、喝法都非常独特。

一只小铁锅、一把小木棰、一把未经加工的茶叶,还有必备的葱、姜、蒜头、盐。

以肉骨汤代佳泉水,烧热铁锅,加少量素油,待油熬透,推入葱段、姜片、蒜头熬香,放入用清水略泡过的土茶。

再加以木棰反复敲打,方能使风味俱出,至打透,再加入肉骨汤、适量盐,倒入小碗,加上葱花,放点油氽花生米,能使香味四溢,茶色似咖啡,红绿点其间。

在桂林地区,与其说是喝油茶,倒不如说是吃油茶更为贴切。

03

江湖悠悠,青青竹节,冽冽甘甜。 

青竹茶 ,它的形与味就如同其名一样好听。

饮用青竹茶的是布朗族,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

喝青竹茶一般是在离开村寨务农或进行进山狩猎的活动之时饮用的。在劳动间歇,布朗人在地头边燃起火堆,将刚砍下的香竹砍成长短不一的竹筒作煮茶和饮茶的器具。

竹筒一般长30厘米至50厘米,装入清凉的山泉水后放在火堆边烘烤,待水沸腾后放入随身携带的晒青毛茶稍煮片刻,煮好后即可倒入若干短竹筒内,分送众人饮用。

这种青竹茶将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喝起来别有风味,久久难忘。

青竹茶的存在,让外出工作显得不再枯燥无味,江湖悠悠,青青竹节,冽冽甘甜,对布朗族来说,是一剂最好的安慰剂。

04

一手提托,一手握盖,由里向外刮几下。

说起刮碗子茶,这个名字虽然有点怪,却是一种甜美的养生茶。

刮碗子茶来自回族,回族地处大西北地区,以宁夏、青海、甘肃三省(区)最为集中。

茶叶对于干燥的西北地区来说,可谓是救星。

它带来了大量维生素和多酚类物质,不但可以补充蔬菜的不足,还能助于去油除腻,帮助消化。

人们会在刮碗子茶中放入冰糖、干果、白菊花、芝麻等等,更有一个美誉称其为“八宝茶”。

喝刮碗子茶,一手提托,一手握盖,并用盖顺碗口由里向外刮几下,一则可拨去浮在茶汤表面的泡沫,二则使茶味与添加食物相融,刮碗子茶的名称也是由此而生。

人说,这种茶, 次次有味,且次次不同 , 难怪受到回族朋友的万分宠爱。

在这世界的各地,还有佤族的铁板烧茶、陇中人的罐罐茶、白族的三道茶等等民族茶习俗。

八方之茶,汇聚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展现出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在山水间,饮一壶好茶,闲看云起云落,清风逸逸,是一种自在,也是一种怡然。

烧水喝功夫茶的油叫什么名字啊

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2、维吾尔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条、茯砖茶。

3、蒙古族: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咸茶。

4、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5、哈萨克族: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砖茶。

6、壮族:打油茶、槟榔代茶。

7、彝族:烤茶、陈茶。

8、满族:红茶、盖碗茶。

9、侗族:豆茶、青茶、打油茶。

10、黎族:黎茶、芎茶。

11、白族:三道茶、烤茶、雷响茶。

12、傣族:竹筒香茶、煨茶、烧茶。

13、瑶族:打油茶、滚郎茶。

14、朝鲜族:人参茶、三珍茶。

15、布依族:青茶、打油茶。

16、土家族:擂茶、油茶汤、打油茶。

17、哈尼族: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

18、苗族:米虫茶、青茶、油茶、茶粥。

19、景颇族:竹筒茶、腌茶。

20、土族:年茶。

21、纳西族: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

22、傈僳族: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

23、佤族:苦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

24、畲族:三碗茶、烘青茶。

25、高山族:酸茶、柑茶。

26、仫佬族:打油茶。

27、东乡族:三台茶、三香碗子茶。

28、拉祜族:竹筒香茶、糟茶、烤茶。

29、水族:罐罐茶、打油茶。

30、柯尔克孜族:茯茶、奶茶。

31、达斡尔族:奶茶、荞麦粥茶。

32、羌族:酥油茶、罐罐茶。

33、撒拉族:麦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

34、锡伯族:奶茶、茯砖茶。

35、仡佬族:甜茶、煨茶、打油茶。

36、毛难族:青茶、煨茶、打油茶。

37、布朗族:青竹茶、酸茶。

38、塔吉克族:奶茶、清真茶。

39、阿昌族:青竹茶。

40、怒族:酥油茶。盐巴茶。

41、普米族:青茶、酥油茶、打油茶。

42、乌孜别克族:奶茶。

43、俄罗斯族:奶茶、红茶。

44、德昂族:砂罐茶、腌茶。

45、保安族:清真茶、三香碗子茶。

46、鄂温克族:奶茶。

47、裕固族:炒面茶、甩头茶、奶茶、酥油茶、茯砖茶。

48、京族:青茶、槟榔茶。

49、塔塔尔族:奶茶、茯砖茶。

50、独龙族:煨茶、竹筒打油茶、独龙茶。

51、珞巴族:酥油茶。

52、基诺族:凉拌茶、煮茶。

53、赫哲族:小米茶、青茶。

54、鄂伦春族:黄芹菜。

55、门巴族:酥油茶。

56、赫哲族:很少吃茶。

喝什么茶最解油腻?

乌龙茶:乌龙茶是茶里面名头最响的一种茶。

它是一种半发酵茶,几乎不含维他命C,却富含铁、钙等矿物质,含有促进消化酶和分解脂肪的成分,可抑制脂肪的吸收,并使多余的糖分难于转化成脂肪。由此,人们赋予了乌龙茶“负热量饮料”的美名。如果长期饮用不仅能降低胆固醇,而且有助于人减肥和健美。

黑茶:黑茶对抑制腹部脂肪的增加有明显的效果。黑茶是由黑曲菌发酵制成,顾名思义是黑色的。由于它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一种普诺尔成分,从而起到了防止脂肪堆积的作用。普洱茶和六保茶等都属于此类。

杜仲茶:根据中国古载,“杜仲”的名称由来是一位名为杜仲的人发现喝了某种树的树皮煎出来的汤汁之后,身体变得十分轻盈,而且病痛消除,体力也恢复了,所以就将这种树称为杜仲树。杜仲茶可以降低中性脂肪,在中国古代被视为茶中名品。杜仲茶所含成分可促进新陈代谢和热量消耗,从而达到减少体内脂肪的功效。除此之外,它还有预防衰老的作用。

大麦茶:大麦茶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有帮助消化作用,能够消积食、健脾胃、解油腻。从中医角度讲,大麦茶平和,很多都可以喝。但大麦有回奶作用,因此,哺乳期女不宜饮用。

提醒:吃了肉食之后不要立即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它与蛋白质合成具有吸敛性的鞣酸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会使肠道蠕动减慢,容易造成便秘,增加有毒物质对肝脏的侵害,从而引起脂肪肝。所以,饭后立即喝茶的习惯应该改掉。

小编寄语:看完小编的介绍,大家知道了喝什么茶能解油腻了吗?但喝茶是有讲究的,科学的喝茶才能喝出健康哦!

为什么瑞克说布朗族文化离不开茶?

布朗族离不开茶。茶是家庭财富的象征,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是布朗族社会生活和交往的重要媒介。布朗族与茶的密切关系在布朗族的村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比如种茶,家里采茶,家里泡茶,大家喝茶,迎客,奉茶。

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他们保持着吃酸茶的习惯。一般来说,5、6月份,收获的鲜叶煮熟后放在阴凉处10天以上,就会发霉。然后装在竹筒里埋在人土里,一个多月后就可以拿出来食用了。

茶王所在的勐海县八乡的布朗族喜欢喝“青竹茶”。布朗绿茶是一种简单、实用、独特的饮茶方式。一般来说,这种方法是在离家或在外地工作时使用的。它的做法很简单。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它是用一个厚碗把新鲜的竹筒切开来泡茶的工具。将竹筒倒入山泉后,在火上烧烤。水烧开后,加入茶叶,熬成茶汤,再倒入一根短竹筒中喝茶。

青竹茶融合了茶香和青竹香,使其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喝绿茶,一般是在吃了竹筒饭和烧烤之后,有很强的地方特色。

其特征在于用新鲜的香竹作为煮茶和喝茶的工具,用新鲜的竹简进行蒸煮。大约30厘米长。有的有碗那么大,喝茶用的鲜竹筒一般有五六寸长。底部很薄很尖,插入地下,酒盅大小。这种茶经经常在打猎或远离寨子工作时使用。这种集山泉水、鲜竹青香、茶香于一体的青竹茶,味道浓郁。尤其是参观完茶树王或者吃了竹筒饭、烧烤之后,非常提神。

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他们保持着吃酸茶的习惯。一般来说,5、6月份,收获的鲜叶煮熟后放在阴凉处10天以上,就会发霉。然后装在竹筒里埋在人土里,一个多月后就可以拿出来食用了。茶被咀嚼并含在嘴里。可以帮助消化,解渴。这是自给自足的礼物,也可以是互赠的礼物。

从布朗族用茶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礼仪、社会交往、宗教信仰等习俗。布朗族千百年来形成的种茶、制茶、饮茶的习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我也不知道青竹茶香铜壶是什么年代的?

有说是明代的!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以及临沧、澜沧、双江、景东、镇康等地的部分山区,喝青竹茶是一种方便实用又贴近生活的饮茶方法,一般在离开村寨务农,或进山狩猎时饮用。

在劳动间歇,布朗人在地头边燃起火堆,将刚砍下的香竹砍成长短不一的竹筒作煮茶和饮茶的器具。竹筒长30厘米至50厘米,装入清凉的山泉水后放在火堆边烘烤,待水沸腾后放入随身携带的晒青毛茶稍煮片刻,煮好后即可倒入若干短竹筒内,分送众人饮用。这种青竹茶将山泉水与青竹香、茶香融为一体,滋味浓醇、爽口。

制作方法

布朗族喝的青竹茶,制作方法较为奇特,首先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然后,找些枯枝落叶,当作烧料点燃于竹筒四周。当竹筒内水煮沸时,随即加上适量茶叶,继续煮沸,经3分钟左右,即可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节罐内,便可饮用。 青竹筒茶将泉水的甘甜、竹子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所以,喝起来别有风味,久久难忘。

OL美容养颜养生茶有哪些?

美容花茶类

玫瑰有护肤的功效。能清火润喉,祛斑、除皱、护肤。它是花中之王。康乃馨花茶可以美白肌肤,祛斑除皱。乔妹花茶可以消火祛斑,美白润肤,调节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紫罗兰花茶可以清火,滋养皮肤,给皮肤补充水分,增强光泽,防止紫外线辐射。牡丹茶具有养血柔肝、补气血、面色红润的作用。勿忘我花茶能美容美白、清火明目,尤其能消除雀斑、粉刺。杜鹃花茶可以润肤美容,还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薰衣草花茶具有祛痘祛斑、去火安神、美白紧致肌肤、修复疤痕的作用。玉美人茶,能调理气血,润肤乌发,瘦身健体,是古代后妃专用的减肥茶。桃花茶,女人的花,可以美容养颜,调节经血,减肥。如果和于美人一起喝,减肥效果会很好,而且没有副作用。

特殊功效花茶类

能排除体内垃圾和毒素的白雪茶,是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的首选。红雪茶可以降低血压和血脂。胖大海对咽喉痛、扁桃体炎、鼻炎有其独特的疗效。野生苦丁茶,味甘,能清热解毒,明目利肝胆,降血脂降血压。是中老年人和男性喜爱的茶,具有解渴、消暑、消炎、解毒的作用。

清凉润肺、润咽喉的花茶类

百合花茶,去火安神,清凉润肺。而玉兰茶则是美容、美白、改善睡眠的佳品。野菊花茶,消暑,清心明目,两种搭配,效果更好。人参花,芳香,止渴,清凉,降火,补血,补气,提神。绞股蓝是滋补安神、保护肝脏的佳品,是中老年人和男性最喜爱的茶。叶青竹是夏季饮茶的首选,能解渴消暑,解毒利尿。金银花具有清火润喉、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的功效。万寿菊是一种可以养肝明目、美容养颜、解毒消炎的茶,可以治疗头晕、寒胃痛等。菊花清热解毒,保肝明目,是一种消暑、抗疲劳、软化血管的茶。黄鞠能清热解暑,消肿明目,能有效排出体内毒素,清除体内垃圾。茉莉,疏肝和胃,理气解郁,主治月经不调,痢疾,肿毒等。

青竹 毛竹 有何区别?

青竹、毛竹的区别:生长环境不同、形态不同、价值不同。

1、生长环境不同

①青竹适应酸性土至中性土,但PH8.5左右的碱性土及含盐0.1%的轻盐土亦能生长,但忌排水不良。产江苏宜兴、浙江杭州古荡。

②毛竹根系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因此,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到20℃,年降水量为1200到1800毫米。

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

在造林地选择上应选择背风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酸性砂质土或砂质壤土的地方。

2、形态不同

①青竹,竹科,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竿高8米,径粗4—6厘米,幼竿无明显白粉,深绿色,节处带紫色,老竿绿色或黄绿色。

竿环较隆起,高于箨环。笋绿色,圆锥形向顶端削尖;;叶耳半圆形,有长5—10毫米的继毛;叶舌明显伸出;叶片带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9—17厘米,宽1-2.2厘米,下表面被短柔毛,沿中脉的毛较密。

花枝呈穗状,长8—10厘米,基部托以4—5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5—10片,脉间具微毛,叶耳小形或无,鞘口继毛仅数根,每佛焰苞通常含假小穗1枚。

②毛竹地下茎为单轴散生。竿高达20余米,粗者可达20余厘米,幼竿密被细柔毛及厚白粉,箨环有毛,老竿,并由绿色渐变为绿。

基部节间甚短而向上则逐节较长,中部节间长达40厘米或更长,壁厚约1厘米(但有变异);竿环不明显,低于箨环或在细竿中隆起。

箨鞘背面黄褐色或紫褐色,具黑褐色斑点及密生棕色刺毛;箨耳微小,繸毛发达;箨舌宽短,强隆起乃至为尖拱形,边缘具粗长纤毛;箨片较短,长三角形至披针形,有波状弯曲,绿色,初时直立,以后外翻。

3、主要价值

①青竹笋味美,竿材可篾用或整竿使用。

②毛竹是竹类植物中用途最为广泛的竹种,也是森林木竹中用途最多的树种之一。毛竹的用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人们衣、食、住、行、观、用、饰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拥有材用、食用、药用、观赏、饲用、环保等众多功用,是无污染绿色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是营建绿色银行的理想物种。

扩展资料

竹子的药用部分:

1、竹笋,性微寒味甘,无毒,具清热化痰,解毒透疹,健脾益气,助消化增食欲,降血压,防止血管硬化和美容防癌等功能。

2、竹荪,性寒味甘,无毒,有益肠胃,理气化痰,降血压,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调整老人血酸及脂肪酸和防癌抗癌等功用。

可治败血症、细菌性肠炎、咳嗽、肥胖症、高血压、高胆固醇引发的其他疾病。

3、竹叶,性凉味甘辛,凉心缓脾,化痰止渴,清热散郁,解毒清胃。有杀虫疗疮,止呕除烦等用途,治上焦风邪烦热,咳逆喘促,呕哕吐血和一切中风惊痛等症。  

4、竹沥、竹茹:性寒味甘,无毒,为中国传统中药。竹茹清安胃腑,止吐除闷。

竹沥为竹汁提炼加工而成,清瘀解毒,透畅经络,清凉退火.主治筋脉拘挛,皮里膜外之痰,血瘀气阻,经络滞阻诸症,同时有防暑止渴,增强食欲,养颜驻容等功效。

5、竹根、竹实:毛竹根具止消渴,散毒补虚功用,作益气止渴,补虚下气及消毒药用。竹实有通神明,轻身益气的功效,是较好滋补食品。 

6、竹叶、竹材提取物:主要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酚酸类等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与阻断亚硝化反应能力。

对人体内源性抗氧化酶系有影响,能抑制内脂质过氧化的怍用和提高免疫能力,有较好的防疲劳抗衰老和增强智能等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竹

百度百科—毛竹

云南茶历史

云南茶叶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

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

在《史记·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在这样一个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茶叶的环境里,神农尝百草完全是可能的。

后来这些部族不断北移或东徙,西北才成为华夏中心到舜帝禅让王位于大禹,氏族社会的中心已移到河南登封一带,前几年己在该处王城岗发掘出夏代遗址遗物,大禹接位,并非一帆风顺,当初在江浙沿海治水,疏流入海,导苕溪、余不溪、入太湖,克服了洪水之患。后又战败防风氏,逐渐北上。

舜帝得知大禹治水有功,就让位于他。而“三苗”后裔不服,所以,《史记五帝本纪》有“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的记载。

大禹治水在江南,史书也有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上会稽、祭大禹”,司马迁2 0岁时,也“登会稽,探禹穴。”所以今日浙江绍兴留有大禹遗迹。

夏禹原让位于“百虫将军”伯益,但为儿子夏启夺权,启有太康、仲康和少康三子,不断发生王位之争,到禹的第六代孙夏杼时政局统一,国力强盛,他曾率部南下寻根,至浙西、驻骅金斗山东南延峦妙峰一带,故这一带山称之为杼山。当时在山南至今尚留有避它城夏王村等遗迹。

夏杼之后八代而衰,履癸(桀)为契灭,契建立先商世代。从现存的历史资料也不难看出,氏族社会“三苗氏”生息之地,产茶历代不衰,如南北朝时,《刘琨购茶书》中提到安州(今湖北安陆);《桐君录》中提到酉阳(今湖北黄风东)、巴东(四川奉节);《荆州土地记》中提到武陵(湖南常德)。

都盛产茶叶。唐代的史料中提到湖北江陵、南漳、四川彭景、安景、邛崃等地盛产茶。

陆羽《茶经》中提茶叶品质不详的十一州中就有鄂州即今湖北武昌。由此可见,《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事应发生我国中原。

即使从《王褒僮约》所记载的饮茶、卖茶的事实看来,我国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和利用茶叶的事业已相当发达。人们不难设想从采野茶到人工栽培茶树,从自给自用到“产、供、销”的过程,需要多长年代。

所以说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茶叶的历史是悠久的。

普洱茶的文化历史

历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铜茶香】云南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全国、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都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根据最早的文字记载——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称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开始了大规模的种植生产,称为“普茶”;宋明时期,是中原逐渐认识普洱茶的时期,并且在国家社会经济贸易中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达第一个鼎盛时期,《滇海虞衡志》称:“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普洱茶开始成为皇室贡茶,成为国礼赐给外国使者;末代皇帝溥仪说皇宫里“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清代学者阮福记载说: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师尤重之。清末明初,是普洱茶价格最高时期,学者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说“ 普洱茶……性温味厚,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品茶者谓:普洱之比龙井,犹少陵之比渊明,识者韪之——也就是说:当时的普洱茶好茶价格是银子(或金子)的两倍!至抗战之间,普洱茶又得到一定发展,很多这个时期的老字号茶还有遗存,我们现在喝起来口感气韵非常好,但因价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现代寂寥】抗战爆发直到新中国建立之间,云南整个茶业萧条荒芜;但解放后很长时期,云南的茶叶生产重视红茶、绿茶;并未继承发扬普洱茶优良传统;甚至大面积砍伐毁坏几百年的古茶园而取代种植无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饼茶的传统工艺中断近半个世纪;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云南开始了普洱熟茶的生产。

【近年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几年来人们开始重视有强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势从南洋港台传至广东,回及云南,再迅速影响全国,于是乎,跟风投机者甚众,假冒伪劣品时出;鱼龙混杂,乱云飞度;三五年间,暴热暴寒。值得庆幸的是,此期间传统的普洱茶传统工艺得到恢复,人们对普洱茶价值的认知、品质的的认知正在趋于理性。

关于普洱茶的历史故事

普洱茶的民间传说:

普洱茶的得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清乾隆年间,普洱城内有一大茶庄,庄主性濮,祖传几代都以制茶售茶为业。这一年,又到了岁贡之时,濮氏茶庄的团茶被普洱府选定为贡品,于是少庄主与普洱府罗千总一起进京纳贡。

这年的春雨时断时续,毛茶没完全晒干,就忙忙压饼、装驮。当时从普洱到昆明的官马大道要走十七八天,从昆明到北京足足要走三个多月,从春天到夏天,总算在限定的日期前赶到京城。

濮少庄主一行在京城的悦来客栈住下之后,小心地打开竹箬茶包,糟了,所有的茶饼都因为霉变而变色了。两人本来打算自杀,幸好一个店小二喝了此茶,觉得滋味很好,于是一行人斗胆把霉变后的茶饼呈了上去。

乾隆是一个喜欢品茶、鉴茶的皇帝,他几次下江南都到了江浙茶山,鼓励种茶制茶。他还有一个特制的银斗,专门用来称水的轻重,以评定泡茶名泉的优劣。这天,正是各地贡茶齐聚、斗茶赛茶的吉日,乾隆看着全国各地送来的贡茶真是琳琅满目。突然间,他眼前一亮,发现有一种茶饼圆和如三秋之月,汤色红浓明亮,犹如红宝石一般,显得十分特别。一闻,醇厚的香味直沁心脾,喝一口,绵甜爽滑。乾隆大悦道:“此茶何名?滋味这般的好。”又问:“何府所贡?”太监忙答道:“此茶为云南普洱府所贡。”“普洱府,普洱府..此等好茶居然无名,那就叫普洱茶吧。”

后来,濮少庄主伙同普洱府的茶师根据这饼茶研究出了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其他普洱茶庄也纷纷效仿,于是普洱茶的制茶工艺在普洱府各茶庄的茶人中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从此,普洱茶岁岁入贡清廷,历经两百年不衰。皇宫中“夏喝龙井,冬饮普洱”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传统。

云南名茶-云南的普洱茶属于什么茶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其中包括历史上经自然发酵而成的普洱茶(存放也是一种加工方式),也包括现今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的普洱茶。普洱茶发酵有两个途径,一是自然陈化,成型时俗称生茶生饼(或青茶青饼),自然陈熟后称"原旧普洱茶"或"生普"。

二是人为加湿加温渥堆,成型时俗称熟茶熟饼。云南大叶钟茶属性物质重,加工的晒青毛茶苦涩浓烈,发酵陈化后,其浓烈性味得以收敛,杂味散失。

普洱茶品性温和,不像茶那么清寒,也不像红茶那么浓烈,独具陈香、醇厚、甘滑的风韵。 普洱茶虽发展演变于晒青茶,但晒青茶绝不等于普洱茶。

由于普洱茶的商品概念源于地名,产区和销区常混淆普洱茶、晒青茶和滇青茶的界线。云南省从1974年开始在昆明茶厂试验人工发酵普洱茶,成品后只供出口,没有内销。

云南普洱茶的历史起源是源于什么时候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简述一下普洱茶的历史

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是这样定义的: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首先,我们对为这个定义而作出努力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然而,似乎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茶类象普洱茶这样身世复杂,也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茶类象普洱茶这样外表粗朴简约而内质变化万千,所以"什么是普洱茶"这样看上去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并不简单。"地方标准"的定义就有这么些问题:

1、不利于原产地保护。想,把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原料大车大车拉到非洲美洲加工,做出来的不是普洱茶吗?但是,听说过茅台酒在其他省开分厂吗?况且,云南大叶种完全可以引种到非洲美洲,你说人家生产的不是普洱茶?但是,为何云南宜良生产的宝洪茶,又是小叶种,加工工艺完全是龙井工艺,香气指数还在绿茶中最高,为何人家就不让你叫龙井茶?

2、加工工艺问题:"后发酵加工成"这里指的只是人工发酵,即先发酵再制成品形状;实际上,发酵本身也就是加工;

3、普洱茶分青饼熟茶两类:如果只是熟茶叫普洱茶,那人工发酵技术是1973年才有的,是不是1973年以前没有普洱茶?

4、如果承认1973年以前是有普洱茶,(这一点我想谁都不好意思否定),只是不应该叫普洱茶而是青茶或绿茶(这一点似乎有道理),但是,这意味着,要么是我们割断了历史,要么是历史犯了错误?只是有一点,如果普洱茶名来源于普洱地名(有好多说法另文讨论),但是人工发酵技术是在昆明搞出来的,为何不叫昆明茶,要叫人家普洱茶?

5、如果只是熟茶叫普洱茶,那青饼、青砖不叫普洱茶的话,到市场上走走,您立刻会发现,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尊重现实;红印黄印你说它是青茶绿茶,商家肯定会说你是茶盲——同时这又意味着,要么是我们无视现实,要么是现实错了。

6、"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这样的文字说的是质量较好的普洱茶的效果,如果确确实实是普洱茶(尽管只是该定义说的熟茶),但质量较次的普洱茶,汤色完全可以红浓,但却并不一定明亮;"陈香"二字之外,我们看不出这和红茶有多大区别。

7、不管自然还是人工,发酵过程并非一次性完成;从生产加工到流通存放,直到被消费的最后一刻,发酵一刻也未停止;所以,"越陈越香"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没有这一点,普洱茶没有今天这个样子,更不会有明天拭目可待的辉煌。

说了半天,这时会有人问:你说人家没说清普洱茶,那你说说看。

——好,没问题, 定义的目的是确定本质;虽然定义本身并没有确定的定义。但是一个定义既要反映事物本质,又要坚持和逻辑和现实的统一;至少,要坚持三条原则:

1、历史与现实统一原则:我们尊重客观现实,又不割断历史;(这里顺便说说"传统普洱茶与现代普洱茶"之分也不好。这种说法有意无意割断了历史,所谓传统并非仅仅属于历史:如果民间作坊手工制茶是传统,机器揉捻机器压饼哪里不现代了?

2、实用理性原则:要有利于原产地保护;

3、约定俗成原则:"名者实之宾也。"历史和现实没错,青饼也是普洱茶没错。生普、熟普的说法大家都已经接受,是事实,只是普洱茶不同其他产品,每片普洱茶真正成品是直到被喝掉的那一刻。

所以,什么是普洱茶?

——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

普洱茶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千年茶农

学术界公认,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广南县志》记载:公元前5世纪,以僚、濮为主的部落组成句町国。西汉时,汉昭帝始元年(公元前83年),汉朝廷封句町部族首领母波为句町王。句町国盛产茶叶,至今濮人栽种留下的古茶树仍生长在九龙山南麓沿江流域的原始森林里。史载汉晋时期,德宏、保山、临沧、西双版纳、大理等地都有濮人居住。西晋元康末年(公元299年),临沧的濮人又南移到耿马。隋唐时期(公元589年—907年),朴子蛮分布在景东、保山、云龙等地,丽江塔城、沿澜沧江亦有濮人部落。元代延佑五年(公元1318年),永昌蒲蛮(布朗族)迁至镇康、顺宁一带。明初,布朗族成为风庆县的主体民族。清代,顺宁、宝通(云县)、庆甸等地布朗族又逐渐南迁。

这些布朗族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都留下大面积的茶地,成为云南茶叶的主产区。章朗村的布朗族仍然保留着原始农业时期某些耕作遗迹。从布朗族生产方式可以推断出布朗族先民种茶的方法。

11月至12月期间,布朗族在原始森林中伐倒部分树林作为种植茶树的场地。清理场地后,把伐倒的大树解成建竹楼的木料运进村寨,树枝作生活燃料。雨季来临前的四五月间,放火烧地,然后把茶籽直接点种进舒松肥沃的土壤里。几年后,茶树长大,森林也恢复了原貌,茶树也成为原始森林中的一员。

布朗族原始农耕种茶、种山谷的生产方式,一直沿袭保留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 *** 大力推广科学种茶法。章朗村布朗族开垦台地,采用选育良种、密植无性栽培,2006年全村有高产台地茶园3100亩。

千年制茶

章朗山寨布朗族仍保留着千年原始的制茶方法。布朗族传统手工制茶方法有六种:

第一种:将采来的鲜茶叶放在锅里炒,茶叶经过拌炒杀青后放在竹篾或者竹席上,用双手揉捻成条,最后放在蔑笆上或簸箕上晒干即可饮用,人们称之为晒青毛茶。

第二种:将采来的鲜茶叶放在锅里用双手拌炒,然后趁热把茶叶塞入竹筒里,一边塞一边用木棍舂紧。最后把竹筒放在火塘边烤。当竹筒的皮烤焦后,便可以破开竹筒取出茶叶,存放几年后饮用。此茶汤色褐红、香气独特,人们称为陈香竹筒茶。

第三种:将采来的鲜茶叶放在锅里用开水煮熟,把煮熟的茶叶放在阴暗处十余天让茶叶发酵,然后把茶叶装入竹筒内并埋入事先挖好的土坑中,把装有茶叶的竹筒埋在土中一个月左右便可以取出食用。此茶布朗族称为“勉”,俗称“酸茶”。酸茶不是饮品而是食品,即把酸茶放在嘴里含。据说,嘴里含一两片酸茶一天可以不喝水,酸茶能生津解渴。同时酸茶在生活中不仅是重要的礼品,也是重要的社会交往媒介。

第四种:腌茶叶。制做掩茶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采来的鲜茶叶先用水煮熟,然后将其放在竹筒里加适量水,最后用笆蕉叶封口,腌制十多天后便可食用。另一种方法是将采来的鲜茶叶用甄子甄熟后晒干,然后用冷米汤拌茶叶,最后把茶叶放进竹筒里腌制十多天。腌茶不是饮品而是食品,可以当作菜食用,也可以当作零嘴食用。

第五种:制青竹茶。青竹和茶叶同时准备好,首先将水放进青竹筒里,然后把竹筒放在火塘边烤,同时把鲜茶叶用竹夹子夹着放在火塘上烧烤,当茶叶烤黄时便放进竹筒里煮,水烧开则可饮用。

布朗族的六种方法制出的茶叶,风味独具特色。食用的腌茶除有茶的青香味外,还有腌菜的酸味。饮用的竹筒茶,汤色、香气各异,独具特色。

千年茶俗

布朗族在数千年的种茶、制茶历史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布朗族茶习俗。

“茶请柬”(布朗语称为“恩膏勉”)是传递布朗族社会重大活动信息的一种重要礼仪,凡是接到“茶请柬”的人,必须按时参加这项活动。例如,寺庙举行重大宗教活动、布朗族家庭送小孩当和尚、升和尚、升佛爷,或娶媳妇、嫁姑娘。

请柬茶是用芭蕉叶包着一小包茶叶和两支腊条,用竹篾捆成的信息媒介载体。

无论走进那家的竹楼,好客的主人跪在你的面前,手捧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敬献到客人的手中。这杯茶称为迎客茶。布朗族竹楼的火塘边,常年四季放着一把大茶壶,当客人坐定后,茶水已经煮沸烧开,一个个用竹子制作的茶杯,盛满茶水奉献到每位客人手中。

有谁知道普洱茶的历史多久了

云南普洱,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近代普洱,由清朝贡茶开端。目前民间留存最古老的普洱茶,乃故宫留下的人头贡茶,距今近200年。

普洱茶名来源: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银生城产的茶叶,应该是普洱茶的祖宗。所以 ,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 已自唐时。” 宋朝 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中国茶叶的兴盛,除 了中华民族以饮茶为风尚外。更重要的因为“茶马市场”以茶叶易换西蕃之马,对 *** 的商业交易,开拓了对西域商业往来的容景。 元朝 在整体中国茶文化传承的起伏转折过程 中。是个平淡的一个朝代。可是对普洱茶文化来说,元朝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光景。因为云南的普洱茶是大叶种茶,也是最原始茶种的茶箐制成的。所以中国茶的历史,就等于是普 洱茶的历史。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 也被叫做“普茶”逐渐成为 *** 、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词也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普洱茶起源

普洱茶起源初探 一、普洱茶茶区 云南普洱茶茶区,有其历史渊源,茶区面积是比较大的,这里介绍与讨论的是四个较大的普洱茶茶区: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与保山,当然,这里并无褒贬谁之意,且疏漏也再所难免。

古“六大茶山”之于普洱茶,名冠世界,不用多解释,但由于历史的变迁,现在要准确定位某某山,确不是易事。其它的,我们应该知道更多的普洱茶区,它们是幕后英雄,产品名遍天下,自己似乎默默无闻。

实际上,云南主要的几大普洱茶茶区,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都为云南普洱茶做出了重大贡献。 西双版纳茶区造就了早期的西双版纳私人茶庄,以及现代的猛海茶厂;思茅之普洱,古老的加工与集散地,与普洱茶的渊源自不必说,许多老茶人回忆,早期(1920-1940年代)私人茶庄花费颇多请思茅的揉茶技师一事,可见思茅当时加工技术之优良;加之制造贡茶的历史,有人说“普洱不产茶”,似乎也是片面之语。

很长的期间,普洱以加工技术及交易集市为核心,以普洱为中心的思茅地区,制茶业与种茶业都应该是成规模的。而历史文献说,运输到普洱加工及交易的茶叶,“近者二日,远者数月”;也说茶山距离是“周八百里”。

可见,普洱茶区也是巨大的。 临沧、保山茶区,古为永昌府,是云南用茶的鼻祖“蒙舍蛮”(唐代,云南南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蒙舍诏人)的起源与重要活动区域,可以说滇西茶区(现代的临沧、保山茶区及德宏茶区)过去是古茶区,近现代则是下关茶厂(前期康藏茶厂)的主要原料供货商,也可以说是云南紧压茶的重要支柱之一。

下面的论述普洱茶未受炒作之年代,可见一斑: 《制茶学》(主编:安徽农学院陈椽,1979年11月 第1版 )P 262,“一、云南紧压茶” “云南是我国的古老的茶区,也是世界茶树原产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质量极佳。

历史上以生产紧茶、饼茶、圆茶、方茶著名。普洱茶远销东南亚各国和日本、意大利、法国等,紧茶、饼茶、圆茶主销 *** 和本省藏族地区,年产量近10万担。”

“目前主要集中在滇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茶厂加工,猛海、昆明茶厂也有部分生产,但下关茶厂产量最大,年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4%左右。” 上述这段摘录,反映的是70年代云南紧压茶的一个片断。

现在,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都发现千年以上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树龄最长的有两千多年,特别是思茅澜沧的千年野生古茶树群落与临沧地区的千年野生古茶树群落最具代表意义。因而,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认为西双版纳或是思茅是普洱茶的唯一原产地,都是十分片面的。

可以肯定地说,这四大茶区(或更广泛一点的相临周边区域)都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普洱茶是云南民族传统工艺茶,从云南民族文化历史来看,四大茶区的少数民族的迁移融合及交流,也才造就了神奇的普洱茶。

总之,笔者认为,云南南路茶区(西双版纳、思茅茶区)与西路茶区(临沧、保山及德宏茶区,以及大理南涧等地茶区),都属古老茶区,没必要厚此薄彼,更不能像以前有的信息,误导消费者,炒作某一很小的区域,打压其它区域。实际上,四大茶区的茶箐、地理环境与民族加工工艺各具特色,才构成了的灿烂的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结晶,后面笔者要谈到的传统工艺与自然发酵可以证实这一点。 二、普洱团饼茶的历史脉络 普洱茶名称的出现在明朝,明代谢肇制的《滇略》卷三中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

说明,明朝期间云南紧压茶是鼎盛的。 然而,普洱茶历史上的开篇文章在唐代樊绰的《蛮书》中,其卷三云:“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唐朝时期,南昭国是云南的地方政权,蒙舍蛮是南昭国的主要力量,受唐王朝扶植,它们间的交往是密切的,蒙舍蛮的这种饮茶方式,在唐朝也是普及的,甚至成了大唐市民们的习俗,虽然陆羽觉得不屑一顾,但是其《茶经》里却作了重要记载。 云南利用茶叶的历史早于唐代,在三国的《七诲》里提到了“南中茶子”,南中相当于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

而要说到云南茶叶的重要发展,或者说普洱茶的成型,我认为是盛唐汉文化与南诏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至于说更早的关于古滇国用茶的历史还有待考证。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用茶是在巴蜀,特别是巴,三国《广雅》就载有荆巴间采茶作饼的史料。

古滇国、南诏与巴蜀的交往与争战,对云南茶叶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陆羽《茶经》里没有直接记载云南茶区,应该是与当时南诏国是地方自治政权有关,而且南诏初期,云南之地是少数民族部落割据的,后来南诏与唐朝的关系,也是时而和平共处,时而争战不断。

《蛮书》记载“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说明当时云南少数民族制茶用的是初级的晒青茶工艺,采摘不讲究,制造也就是最简单的日晒,在樊绰(出史南诏的唐朝使者)看来,这也是与唐朝饼茶的制茶工艺(蒸青制茶)相比而言的。 在云南民间走访,许多少数民族不知道什么是普洱茶,说晒青茶,他们却十分熟悉,并称之为“老黑茶”,是他们“原生与本土”。

竹心茶是怎泡的

泡茶:分取适量竹心茶置于碗中,用刚沸腾的开水冲泡,经3—5分钟,即可饮用。

在茶叶中,不仅有青竹茶,还有竹心茶。

竹心茶,也叫竹芯茶或竹筒香茶,是傣族人们别具风格的一种茶饮料。傣族世代生活在我国云南的南部和西部地区,以西双版纳最为集中,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而又喜欢青竹的民族。傣族喝的竹心茶,其制作和烤煮方法甚为奇特,一般分为五道程序:

装茶:就是采摘细嫩、再经初加工而成的毛茶,放在生长期为一年左右的嫩香青竹竹筒中,分层陆续装实。

烤茶:将装有茶叶的竹筒,放在火塘边烘烤,为使竹筒内茶叶受热均匀,通常每隔4—5分钟翻滚竹筒一次。待竹筒色泽由绿转黄时,筒内茶叶也已烘烤适宜。

取茶:待茶叶烘烤完毕,用刀劈开竹筒,露出竹心,就成为清香扑鼻、形似青竹的竹心茶。

泡茶:分取适量竹心茶置于碗中,用刚沸腾的开水冲泡,经3—5分钟,即可饮用。

喝茶:竹心茶喝起来,既有茶叶的醇厚高香,又有青竹的浓郁清香,所以,喝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难怪傣族同胞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喝竹心茶。

各地的喝茶爱好和习惯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在这一点上又是共同的。下面,将一些兄弟民族中有代表性的饮茶习俗,介绍如下。

一 昆明九道茶

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

二 藏族酥油茶

藏族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经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汤。

三 维吾尔族的香茶

主要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劳动,主食面粉,最常见的是用小麦面烤制的馕,色黄,又香又脆,形若圆饼,进食时,总喜与香茶伴食,平日也爱喝香茶。他们认为,香茶有养胃提神的作用,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饮料。

四 回族的刮碗子茶

回族饮茶,方式多样,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喝刮碗子茶。

回族同胞认为,喝刮碗子茶次次有味,且次次不同,又能去腻生津,滋补强身,是一种甜美的养生茶。

五 蒙古族的咸奶茶

蒙古族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或黑砖茶,煮茶的器具是铁锅。制作时,应先把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置于火上,盛水2-3公斤,烧水至刚沸腾时,加入打碎的砖茶25克左右。当水再次沸腾5分钟后,掺入奶,用量为水的五分之一左右。稍加搅动,再加入适量盐巴。等到整锅咸奶茶开始沸腾时,才算煮好了,即可盛在碗中待饮。煮咸奶茶的技术性很强,茶汤滋味的好坏,营养成分的多少,与用茶、加水、掺奶,以及加料次序的先后都有很大的关系。如茶叶放迟了,或者加茶和奶的次序颠倒了,茶味就会出不来。而煮茶时间过长,又会丧失茶香味。蒙古族同胞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互相协调,才能制成咸香可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来。为此,蒙古族妇女都练就了一手煮咸奶茶的好手艺。大凡姑娘从懂事起,做母亲的就会悉心向女儿传授煮茶技艺。当姑娘出嫁时,在新婚燕尔之际,也得当着亲朋好友的面,显露一下煮茶的本领。要不,就会有缺少家教之嫌。

六 侗族、瑶族的打油茶

居住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毗邻地区的侗族、瑶族和这一地区的其他兄弟民族,他们世代相处,十分好客,相互之间虽习俗有别,但却都喜欢喝油茶。因此,凡在喜庆佳节,或亲朋贵客进门,总喜欢用做法讲究,佐料精选的油茶款待客人。

七 土家族的擂茶

在湘、鄂、川、黔的武陵山区一带,居住着许多土家族同胞,千百年来,他们世代相传,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吃茶法,这就是喝擂茶。

擂茶,又名三生汤,是用生叶(指从茶树采下的新鲜茶叶)、生姜和生米仁等三种生原料经混和研碎加水后烹煮而成的汤,故而得名。相传三国时,张飞带兵进攻武陵壶头山(今湖南省常德境内),正值炎夏酷暑,当地正好瘟疫蔓延,张飞部下数百将士病倒,连张飞本人也不能幸免。正在危难之际,村中一位草医郎中有感于张飞部属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便献出祖传除瘟秘方擂茶,结果茶(药)到病除。其实,茶能提神祛邪,清火明目;姜能理脾解表,去湿发汗;米仁能健脾润肺,和胃止火,所以,说擂茶是一帖治病良药,是有科学道理的。

八 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散居在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风光秀丽的云南大理,这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大凡在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拜师学艺等喜庆日子里,或是在亲朋宾客来访之际,都会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

九 哈萨克族的奶茶

主要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北的哈萨克族,还有居住在这里的维吾尔族、回族等兄弟民族,茶在他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把它看成与吃饭一样重要。他们的体会是"一日三餐有茶,提神清心,劳动有劲;三天无茶落肚,浑身乏力,懒得起床"。

十 苗族的八宝油茶汤

居住在鄂西、湘西、黔东北一带的苗族,以及部分土家族人们,有喝油茶汤的习惯。他们说:"一日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倘有宾客进门,他们更为用香脆可口,滋味无穷的八宝油茶汤款待。八宝油茶汤的制作比较复杂,先得将玉米(煮后晾干)、黄豆、花生米、团散一种米面薄饼)、豆腐干丁、粉条等分别用茶油炸好,分装入碗待用。

接着是炸茶,特别要把握好火候,这是制作的关键技术。具体做法是放适量茶油在锅中,待锅内的油冒出青烟时,放入适量茶叶和花椒翻炒,待茶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即可倾水入锅,再放上姜丝。一旦锅中水煮沸,再徐徐掺入少许冷水,等水再次煮沸时,加入适量食盐和少许大蒜、胡椒之类,用勺稍加拌动,随即将锅中茶汤连同佐料,一一倾入盛有油炸食品的碗中,这样就算把八宝油茶汤制好了。

待客敬油茶汤时,大凡有主妇用双手托盘,盘中放上几碗八宝油茶汤,每碗放上一只调匙,彬彬有礼地敬奉客人。这种油茶汤,由于用料讲究,制作精细,一碗到手,清香扑鼻,泌人肺腑。喝在口中,鲜美无比,满嘴生香。它既解渴,又饱肚,还有特异风味,是我国饮茶技艺中的一朵奇葩。

十一 回族苗族的罐罐茶

住在我国西北,特别是甘肃一带的一些回族、苗族、彝族同胞有喝罐罐茶的嗜好。每当走进农家,只见堂屋地上挖有一口大塘(坑),烧着木柴,或点燃炭火,上置一把水壶。清早起来,主妇就会赶紧熬起罐罐茶来。这种情况,尤以六盘山区一带的兄弟民族中最为常见。

喝罐罐茶,以喝清茶为主,少数也有用油炒或在茶中加花椒、核桃仁、食盐之类的。

十二 瑶族、壮族咸油茶

瑶族、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毗邻的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山区也有部分分布。瑶族的饮茶风习很奇特,都喜欢喝一种类似菜肴的咸油茶,认为喝油茶可以充饥健身、祛邪去湿、开胃生津,还能预防感冒,对一个多居住在山区的民族而言,咸油茶实在是一种健身饮料。

十三 基诺族的凉拌茶和煮茶

基诺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尤以景洪为最多。他们的饮茶方法较为罕见,常见的有两种,即凉拌茶和煮茶。

十四 佤族的烧茶

佤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的沧源、西盟等地,在澜沧、孟连、耿马、镇康等地也有部分居住。他们自称 "阿佤"、"布饶",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古老的生活习惯,喝烧茶就是一种流传久远的饮茶风俗。

十五 傣族的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是傣族人们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料。傣族世代生活在我国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以西双版纳最为集中,这是一个能歌善舞而又热情好客的民族。

十六 拉祜族的烤茶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澜沧、孟连、沧源、耿马、勐海一带。在拉祜语中,称虎为"拉",将肉烤香称之为"祜",因此,拉祜族被称之为"猎虎"的民族。饮烤茶是拉祜族古老、传统的饮茶方法,至今仍在普遍饮用。

十七 景颇族的腌茶

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德昂族等兄弟民族,至今仍保持着一种以茶作菜的食茶方法。

腌茶一般在雨季进行,所用的茶叶是不经加工的鲜叶。制作时,姑娘们首先将从茶树上采回的鲜叶,用清水洗净,沥去鲜叶表面的附着水后待用。

腌茶时,先用竹篇将鲜叶摊晾,失去少许水分,而后稍加搓揉,再加上辣椒、食盐适量拌匀,放入罐或竹筒内,层层用木棒舂紧,将罐(筒)口盖紧,或用竹叶塞紧。静置二、三个月,至茶叶色泽开始转黄,就算将茶腌好。

腌好的茶从罐内取出晾干,然后装入瓦罐,随食随取。讲究一点的,食用时还可拌些香油,也有加蒜泥或其他佐料的。

十八 哈尼族的土锅茶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红河、西双版纳地区,以及江城、澜沧、墨江、元江等地,其内有"和尼"、"布都"、"爱尼"、"卡多"等不同的自称。喝土锅茶是哈尼族的嗜好,这是一种古老而简便的饮茶方式。

哈尼族煮土锅茶的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凡有客人进门,主妇先用土锅(或瓦壶)将水烧开,随即在沸水中加入适量茶叶,待锅中茶水再次煮沸3分钟后,将茶水倾入用竹制的茶盅内,一一敬奉给客人。平日,哈尼族同胞也总喜欢在劳动之余,一家人喝茶叙家常,以享天伦之乐。

十九 傈僳族油盐茶

傈僳族,唐代称其为"傈蛮"或"栗粟",明清时称其为"力"或"栗粟",主要聚居在云南的怒江,散居于云南的丽江、大理、迪庆、楚雄、德宏,以及四川的西昌等地,这是一个质朴而又十分好客的民族,喝油盐茶是傈僳人们广为流传的一种古老饮茶方法。

傈僳族喝的油盐茶,制作方法奇特,首先将小陶罐在火塘(坑)上烘热,然后在罐内放入适量茶叶在火塘上不断翻滚,使茶叶烘烤均匀。待茶叶变黄,并发出焦糖香时,加上少量食油和盐。稍时,再加水适量,煮沸2-3分钟,就可将罐中茶汤倾入碗中待喝。

油盐茶因在茶汤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食油和油盐茶因在茶汤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食油和盐,所以,喝起来"香喷喷,油滋滋,咸兮兮,既有茶的浓醇,又有糖的回味"佤族同胞常用它来招待客人,也是家人团聚喝茶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十 布朗族的青竹茶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以及临沧、澜沧、双江、景东、镇康等地的部分山区,喝青竹茶是一种方便而又实用的饮茶方法,一般在离开村寨务农或进山狩猎时采用。

布朗族喝的青竹茶,制作方法较为奇特,首先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筒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然后,找些干枝落叶,当作烧料点燃于竹筒四周。当筒内水煮沸时,随即加上适量茶叶,待3分钟后,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内,便可饮用。竹筒茶将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所以,喝起来别有风味,久久难忘。

二十一 纳西族的"龙虎斗"和盐茶

纳西族主要居住在风景秀丽的云南省丽江地区,这是一个喜爱喝茶的民族。他们平日爱喝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龙虎斗"。此外,还喜欢喝盐茶。

纳西族喝的龙虎斗,制作方法也很奇特,首先用水壶将茶烧开。另选一只小陶罐,放上适量茶,连罐带茶烘烤。为免使茶叶烤焦,还要不断转动陶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茶叶发出焦香时,向罐内冲入开水,烧煮3-5分钟。同时,准备茶盅,再放上半盅白酒,然后将煮好的茶水冲进盛有白酒的茶盅内。这时,茶盅内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纳西族同胞将此看作是吉祥的征兆。声音愈响,在场者就愈高兴。纳西族认为龙虎斗还是治感冒的良药,因此,提倡趁热喝下。如此喝茶,香高味酽,提神解渴,甚是过瘾!

纳西族喝的盐茶,其冲泡方法与龙虎斗相似,不同的是在预先准备好的茶盅内,放的不是白酒而是食盐。此外,也有不放食盐而改换食油或糖的,分别取名为油茶或糖茶。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