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

广东凉茶文化

本文已影响 1.67W人 

广东凉茶文化

广东凉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广东凉茶是一种传统中药茶饮料,由多种草本植物、花草和水果等原材料煮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解渴祛暑等功效。凉茶店也是广东人社交、交换消息的场所。

广东凉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同地区的凉茶原材料、煮法、口感和饮用方式都略有不同。其中,以广州凉茶最为出名,以凉爽清香和药味浓郁而闻名。潮汕凉茶则以口味清甜、口感滑润而著称。肇庆凉茶则注重原材料的纯度和制作工艺的精细,口感及药效一流。

广东凉茶文化对于广东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喝茶的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的体现。在传承中,广东凉茶文化不断融合创新,注重现代饮食健康理念,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广东人为什么喝凉茶

广东凉茶是汉族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凉茶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广东人喝凉茶与广东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从地理位置来说,广东地处南方,按照中医五行归属,南方炎热,与“火”温热、炎上的特性相类似,故南方属火。《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南方生热,热生火”。清代《医碥》提到:“火在天为热气,暑气,在地为五行之火,在人身为君、相之火”。因而发病以火热、暑热为多见。

从气候条件来说,广东地处带,为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发病以湿温、湿热为多见。

从饮食习惯来说,广东人喜食辛辣肥甘厚味,海鲜山珍野味。烹调方法多用煎、炒、炆、炸、炖、烧、烤等。烹调配料多用姜、蒜、葱、椒盐、豆豉、花椒、八角等辛温燥热之品,因而发病以燥热、湿滞为多见。

广东人为何喜欢喝凉茶?揭秘广东凉茶的历史渊源

相信去过广东的朋友们对广东肯定会有一个印象,那就是在广东人的日常生活当中绝对是少不了凉茶这个东西的。不过这个凉茶指的并不会凉了的茶水,而这种凉茶是又苦又涩,而且还没有茶叶,也不是凉的,而是满满的一碗中药。其他地区的朋友想不明白,这样又苦又涩难以下咽的东西,为什么广东的朋友们却甘之如饴,其实这是有历史和地理原因的。

广东人喝凉茶的原因

凉茶如果按照现在意思理解,就应是茶叶冲泡而晾凉的汤,但其实凉茶只要从功效上寓意,广东地处岭南,终年闷热潮湿,人体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非常容易吸取暑气而湿热,而凉茶正是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让人体能驱走暑气,恢复自然。

按照不同功效,凉茶大体可分为四类:

1、清热解毒茶,主要适合内热,火气重的人,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山栀子、黄岑等,适饮于春、夏和秋季。

2、解感茶 主要医治外感风热,四时感冒和流感。代表药材有当年“非典”时期卖到天价的板蓝根,此茶四季都适饮。

3、清热润燥茶 对于口干,舌燥,咳嗽都有良好的药用功效。代表药材有沙参玉竹、龙梨叶、冬麦、雪耳等。秋天最适合饮用。

4、清热化湿茶 其针对湿热气重,口气大,面色黄赤等人饮用。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棉茵陈、土茯苓等,适饮于夏季。

凉茶的历史

凉茶发明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5000年前三皇五帝时期就能追寻到踪迹,而论凉茶始祖学界一般推崇是商祖成汤,他指出“药食同源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概念,意思就是防病于未然。

黄帝轩辕指出,治病从预防先做起,另外人应该讲究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成汤继承了黄帝的主张,在《汤誓》完毕后,委托老师伊尹宣布,给全军传派预先用汤鼎锅熬好的中草药汤,每人一份;用药汤代酒,以示关怀。这些中药药汤就是有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

广东的凉茶发源于东晋时期,东晋医学家葛洪于公元305年来到岭南地区,彼时的岭南地区瘴疠流行,当地百姓深受病痛侵扰。葛洪潜心研究岭南各种温病医药,为当时百姓解除了诸多病患。当地医学家在其留下的医学著作上加以研究总结,以及人们在对抗防止疾病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专属岭南人的深厚底蕴的凉茶配伍。

林则徐和凉茶的故事

说到现代凉茶,不得不提的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王老吉”,王老吉的创始人是王泽邦,又名王阿吉。道光年间有一年瘟疫流行,王阿吉一家上山躲避,得到一位道长真传,以岗梅根、金樱根等10余种山草药,配制成独家凉茶分发给当地百姓服用,效果显著,王阿吉因此声名远播,而后在十三行开设凉茶铺很快就风靡羊城了。

后来林则徐因为禁烟来到广东,因为不习惯岭南地区暑湿的天气,感觉身体诸多不适,倍感苦恼。后来听说王阿吉的凉茶对此有非常好的功效,于是派人买来饮用,没过多久就感觉不适一扫而光,大为惊叹,于是派人送来了一个刻有“王老吉”三个金字的大铜壶赠与王泽邦,从此王泽邦就以“王老吉”的名号开设凉茶铺,并传承至今,享誉全国,畅销海外。

王老吉在鸦片战争中的奇功

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在广东打响,清朝急调湘军入粤支援,没料到湘军就因为广东湿热气候加上每餐吃辣椒导致水土不服,火气攻心,还没上战场就病倒了一大片。王泽邦听闻后,从“王老吉”药铺调来草药送到虎门和黄埔,并组织当地民众煎煮凉茶送给军队,连饮数天,士兵大多药到病除。

2006年5月,正式批准广东凉茶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茶至此可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为什么在广东,人们喜欢喝凉茶?

在广东一带,特别是在夏天时,天气闷热潮湿,降水比较的频繁;而到了冬天的时候,就又会变得阴干湿冷,这是多吃些辛辣的食物就可以做到很好的御寒功效,同时还能预防由阴冷潮湿引起的疾病。凉茶起源于广东,是广东人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性,以及在长时间的和预防疾病和身体保健中,积累下的宝贵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研制出的一系列,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饮料的总称。因为为广东地区属于典型的带气候,夏季天气炎热,潮湿多雨,水质偏于燥热性。因为夏季炎热的时间比较长,再加上广东人喜欢食用煎炒燥热类的食品,还喜欢晚睡,再加上饮食不当和睡眠不足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使人体出现“热气”,也就是俗称的“上火”现象。为了可以有效做到除湿去热的功效,聪明的广东人就以清热消暑、去湿解毒的中草药配成各式各样的凉茶,这样就只喝凉茶,就可以做到解渴保健的双重功效。

有关的研究证明,凉茶具有凉而不寒,清热而不伤脾胃,不伤脾胃,四季皆宜的良好功效,这正好和现代人的消费观念十分的符合。多喝凉茶,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无病防病,有病治病,同时还有春夏去暑湿症,秋冬防燥气的功效。

广东凉茶文化

凉茶和粤语、粤菜几乎成了广东文化的标志。什么是凉茶呢?广东人又是为什么这么喜欢喝凉茶呢?其实,“凉茶”就是指由药性寒凉的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等作用,用于治疗实毒和虚热证(热气和上火)的汤药。广义的凉茶泛指一切清凉的汤药。药力轻柔的有“五花茶”、“夏桑菊”、“竹蔗茅根汁”等;药力峻猛的有“石歧凉茶”、“二十四味”、“斑痧茶”等。  从地理位置来说,广东地处南方,按照中医五行归属,南方炎热,与“火”温热、炎上的特性相类似,故南方属火。以气候条件来说,广东地处带,为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发病以湿温、湿热为多见。从饮食习惯来说,广东人喜食辛辣肥甘厚味,海鲜山珍野味。烹调方法多用煎、炒、炆、炸、炖、焗、烧、烤等。烹调材料多用姜、蒜、葱、椒、盐、豆豉、花椒、八角等辛温燥热之品,因而发病以燥热、湿滞为多见。所以广东民间饮凉茶的习惯很普遍。

其中,金银花凉茶深受人们喜爱。

金银花是一种降火非常效的药材,用金银花泡水喝的功效不但能够降火,还能够清毒,对于经常容易上火的人来说,可以利用金银花泡水喝的这一功效,达到很好的保健养生效果。

金银花泡水喝的三大功效

1、金银花泡水喝具去火的功效

金银花泡水喝可以效去火防止口臭,如果在金银花中再加入菊花,具更为效的作用,除此之外,金银花还可以和黄苓、山栀等药材搭配使用,效果也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口苦的朋友们,可以经常用金银花泡水喝。

2、金银花泡水喝具消暑的功效

炎炎夏日,暑气人,不妨喝点金银花饮品,不知不觉中就会感到暑气似乎慢慢变得清凉了许多,其实,这就是金银花的消暑功效起作用了,平时也可以同茶叶一起喝,效果也很好。

3、金银花泡水喝具治疗咽喉疼痛的功效

咽喉疼痛的人,也可以用金银花泡水喝,为了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不妨也用金银花泡水来代替茶饮。可以泡水喝,也可以煎水代茶,效果都是一样的。

历史悠久的广东凉茶文化

民间有云:“广东三件宝:烧鹅、荔枝、凉茶铺”。凉茶是汉族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广东凉茶是汉族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凉茶”就是指由药性寒凉的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等作用,用于治疗实毒和虚热证的汤药。让我们一起走进 广东文化 详细了解凉茶文化吧。

广东地处岭南,岭南人饮用凉茶历史悠久、代代流传、相习成俗,与粤剧、粤菜、粤语等,一起体现出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

  凉茶盛行于两广、港澳地区,与岭南气候和水土有很大关系。在古时,岭南为百越之地,也是中原人称蛮夷戎狄的“南蛮”之地。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及大庾岭五岭组成,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地区交界处。

  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山脉,也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流的分水岭。细看历史渊源,岭南地方(主要是广东和广西),“地湿水温”,水质偏燥热,身体易“聚火”,岭南人从小就耳濡目染,都知道什么时候喝哪种凉茶,习惯上山采药以祛湿解毒,防治感症。

  淮南王刘安谏汉武帝远征岭南时说:“南方暑湿,近夏瘴热,暴露水居,蝮蛇蠹生,疾病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之二三。”公元306年,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南来岭南,由于当时瘴疠流行,他得以悉心研究岭南各种温病医药。

  岭南人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不断抗争,积累了调理保健、防病治病的宝贵经验。为了除湿去热,适应环境,他们在植被丰富的山川谷地采集一些清热解毒、消暑去湿的草药,经过一些具有中医药知识的人长期实践,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凉茶。

  葛洪所遗下的医学专著以及后世岭南温派医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其配方、术语世代相传。由于凉茶有清凉散热、解暑去湿的功能,而且不论盛夏隆冬,四时可服,深受民众喜爱。后来,随着商业的发展,有人在繁华集市的道路旁出售熬制好的各种保健、防病的草药煎剂,形成了岭南凉茶。

  凉茶具有独特的汉族文化底蕴。“宝芝林”因黄飞鸿早就饮誉海内外;“王老吉”的创始人王泽邦被称为“药侠”,与慈禧太后、洪秀全、太平军、林则徐等历史人物及事件紧密相连;“岭南药谷”因坐落在岭南仙山罗浮山脚,自有草药种植基地,秉承道家凉茶创始人葛承地道配方而享誉岭南。名扬中外的“李众胜堂”药店的著名产品保济丸,远销东南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地。

  凉茶配制技艺以家族世袭传承下来,已有数百年历史。“”中,凉茶文化虽遭到了严重破坏,不仅凉茶铺关门,有关凉茶的制作器具、遗址、遗迹、史料、照片等文物也所剩无几,但其在港、澳地区仍经久不衰。

  岭南药谷、加多宝、广贝、王老吉、上清饮、安方、健生堂、邓老、白云山、黄振龙、金赛、徐其修、春和堂、金葫芦、星群、润心堂、沙溪、李氏、清心堂、杏林春、宝庆堂、福庆堂、黄福兴等21个凉茶品牌的54个配方及其所构成的凉茶文化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

  猜你可能:

   浅析:中国茶宴礼仪禁忌

   茶香浓郁的广东饮茶文化,你知多少?

   最具代表性的客家菜都有哪些?

   客家菜因何而得名,你知道吗

广东凉茶,广东人儿时最熟悉的记忆,一个被人逐渐遗忘的味道!

        说到凉茶,对于广东外地的小伙伴来说,第一时间想到的估计就是王老吉、加多宝、酸梅汤之类的凉茶饮料或者泡凉茶的凉茶包了;而对于广东土生土长的小伙伴们来说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了,因为自小就没少被大人们“”着喝过各种各样“乌漆嘛黑”的凉茶,有的味甘带甜,有的则苦到入心。

        凉茶,可以说是广东人的“救命水”,它既不凉,也不是茶,而是用中草药熬制而成的药汤,还要趁热喝才好,其赫赫“威名”早已在全国范围流传开。在广东,讲到喝的东西,除佐阿妈煲的老火靓汤,就系凉茶铺煲的各式凉茶最为出名了。

        由于广东地处岭南,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自古多有瘴气,水质偏于燥热,且夏季炎热时间比较长,属于典型的带气候。因此,为了除湿去热,便将一些以药性寒凉,清热消暑、去湿解毒的中草药为配方,煲成各式各样的凉茶来喝。

        众所周知,广东人最怕“热气”。每到夏天,凉茶则成为了广东人必不可少的饮品。每当加班熬夜,吃到煎炸燥热的东西感到有些少“热气”的时候,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喝一碗正宗的广东凉茶更让广东人安心了。

        对于广东凉茶铺里那些各式各样的凉茶,特别是清热下火的凉茶,其一大特色就是:苦。一碗凉茶下肚,满口的苦涩味,苦到入心入肺,喝完之后再吃点老板特制的陈皮或者蜜饯,凉茶的苦涩则渐渐开始回甘,苦尽甘来莫过如此。

        在不少广东人的眼中,“热气”上火了要喝清热下火的凉茶就是要喝那种入口苦涩的才算正宗,而在外地人口中所说的诸如王老吉、加多宝等喝下去有点甜、口感尚佳的所谓凉茶,只不过是一种餐桌饮料。很多外地人都难以想象,广东人究竟怎么会将这些用各种山草药配制熬成、外表看上去乌漆嘛黑、入口则苦涩难抵的汤药当做一种日常饮料来喝的,明明喝的是“药”,喝完之后大多还是心满意足的离去。

        正如去火锅店不能相信四川人所说的“这火锅一点都不辣”一样,在广东喝凉茶同样不能够相信广东人口中所讲的“这凉茶一点都不苦的”,外地人来到广东第一次喝广东人口口声声说“不苦”的斑痧凉茶,只要喝下第一口就能让你开始怀疑人生,真是要了老命了。这大抵也是小时候没少被老妈“坑”了,从小喝到到,习惯了也就不觉得有多苦了,也是时候让别人来体验体验了吧。

        走在广东的大街小巷里,特别是居民区附近的老街,走不了多远总能看到一间凉茶铺,大的装饰古朴,还有各式甜品可吃,小的仅仅只有几平方米大小,柜台里摆放着各种不同功效的凉茶,甚至只是一个流动的小推车铺面。老式的凉茶铺用的还是旧时的陶瓷锅煲凉茶,这样煲出的凉茶色泽浓郁,药材里的味道完全渗出,而现在的凉茶铺则大多都是用不锈钢锅来煲。

        清热下火,祛湿,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润肺止咳茶,腰骨酸痛......旧时的人给一些常见的轻微病症配以不同的中药草熬制不同功效的凉茶,这些凉茶犹如一剂中药。有时你会发现,不少广东人有一些诸如喉咙沙哑、风热感冒之类的小病小痛时,初期他们不会特意跑去医院,而是习惯去附近的凉茶铺喝碗凉茶试试,亦能起到治疗或预防的功效。正因如此,以前一直有人说,广东的凉茶铺比米铺还要多,此话一点都没假,这也是当时广东街市里的一大特色。有人说,没有什么是来碗凉茶搞不定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碗。

        广东凉茶现今亦已登上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几百年来,很多老字号的凉茶铺如今也已逐渐发展成为了连锁店铺,甚至其凉茶饮料已形成商业品牌在全国流传开来,像王老吉、加多宝、邓老、健生堂、黄振龙、清心堂、春和堂、润心堂、白云山、念慈庵、沙溪、李氏、寿生堂……

        广东正宗的本土凉茶,不但是广东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还承载了许多广东人儿时的回忆。每当走进一家凉茶铺,闻着店里弥漫着浓浓的山草药香味,喝一碗凉茶,口中那苦涩的味道,喝完凉茶吃下老板递过来的陈皮或者蜜饯,口中残余的那点苦涩逐渐化甘。或许,这种“苦尽甘来”的感觉只有广东人才能懂得吧。

        如今满大街的甜品店、冷饮店、咖啡店,走在大街上人们随手拿着喝的大多是皇茶、喜茶、贡茶、星巴克等饮料,传统凉茶铺的身影却早已逐渐减少,估计即便是身为广东人的00后大多也已快将之舍弃了吧。如若没有老爸、老妈的“迫”,80后、90后的些许回忆与坚持,还能有多少人能走近这弥漫着浓浓山草味的店铺,喝下那碗乌黑苦涩的凉茶。或许,是时代的发展,有些事物终究要被这个时代所遗忘;或许,仅仅只是众人的口味变了,人们总喜欢追从新事物而慢慢忘却旧事物。

        不管怎样,只希望这些传统的凉茶铺不会消失的那么快,当我们老了,走在大街上,还能看到那间熟悉的凉茶铺,闻到那熟悉的山草药香味,喝下那碗熟悉的味道。

()

岭南文化·驰名世界的饮食文化·饮茶的传统与饮茶之道

岭南文化·驰名世界的饮食文化·饮茶的传统与饮茶之道

(1) 独一无二的粤式饮茶

说起粤式饮茶,在国内已遍布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等大城市,国人已不太陌生了。但在改革开放之前,外省人对粤式饮茶却不甚了然,甚至因此而产生种种误会,闹出一些令人捧腹的笑话。因粤式饮茶源于广州。因此,广州人请客人去“饮茶”,是对客人的尊重友好的礼仪,又是联络感情、交流人际关系的好方法。但若请的是第一次到广州的客人,倘客人不懂饮茶的含义,如主人与客人约定第二天早上到某茶楼饮茶,又未说清楚饮茶的内容的话,客人往往会在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餐才去赴约。结果只能望着各种精美点心吃食深为惋惜;主人也会因客人吃得太少而感到歉然。

粤式饮茶兴起于19世纪末的广州。清光绪年间,广州的华洋贸易极其兴旺,商贾们为洽谈生意,很需要一个理想的场所。京式茶馆档次较低,而且人品复杂,环境嘈杂;到饭店去,又嫌过于铺排,且要限于吃饭时间;在商铺内又不免呆板无味,一时苦于无一好去处。还有不少显贵要人、官僚政客,常常进行各种见不得人的交易,也需要有高档而又不受干扰的接头商议的地方。当时有一位机灵的商人,以一种独创的手法,在广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十三行,兴建了一座三层的豪华楼房,名之为三元楼,专营饮茶业,这就是岭南第一座粤式茶楼。三元楼在建筑设计上,独辟风格,显得气势恢宏、堂皇富丽,高耸于十三行林立的商铺之中,被称为“高楼”,也称为茶楼。三元楼内,一律选用名贵的酸枝木桌椅,以迎合富商巨贾、达官贵人的“高贵身分”。三元楼最吸引人的,是除为客人提供各种名贵盖碗茶外,更专聘名厨和点心师,制作各种精美小巧的中西点心美食,以供贵客助茶。使人们来到三元楼,可以一边品味名茶香茗,品尝精美可口的美点,一边无拘无束地交谈商议。这正是商人洽谈生意,政要显贵从事各种秘密交易的乐园。因此,三元楼开张以来,占尽独家生意之利,显出一派客似云来,财源滚滚的兴旺发达的气象。因此,迅速产生了连锁效应,后起者纷纷效仿。在短短几年间,便先后出现了陶陶居、陆羽居、天然居、怡香居、福如楼等。为争取饮客,后起茶楼各出奇谋,力创优势树立独特形象以作招徕。如在建筑设计上,既有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外观宏伟;也有高雅清幽、古色古香;还有中西结合,富于时代气息。不少后起者,更在环境氛围上下工夫,把富于岭南特色的园林建筑引入茶楼的整体设计中。如泮溪的濒临清池,石舫画廊;西苑的假山奇石、曲径清泉;南园的翠竹庭院等等。

在点心美食方面,竞争更为激烈。清末民初,陆羽居首创“星期美点”,中西美点,品种每星期更换,绝不雷同。随后,各茶楼也争相跟进,不甘落后。于是大多数茶楼都有了自己的星期美点、名牌美点,招牌美点和招牌菜。广州的点心,菜式制作技术因此而突飞猛进,美点名菜品种更加奇巧新颖,层出不穷。激烈的竞争也极大地激发了厨师、点心师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求异、力求完美的意识。茶楼的兴起,使岭南饮食文化中的粤菜美食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

各茶楼以饮食艺术为竞争手段的同时,也拓展了富有文化色彩的绘画、书法、对联、诗词等领域,以迎合一些满身俗气又偏要附庸风雅的商贾和官场逐利者。为此往往不惜重金征集、购买名人字画、对联、诗词等,挂在茶楼大门、大堂或雅座、贵宾厅等处,以增添文雅之气,并因此而提高自身的身价,改善形象。在广州茶楼史上曾一度成为美谈的,是陶陶居以大洋(银元)20元征求一副以“陶陶”两字开头的楹联。当时应征者不少,结果选中的是这样一副;“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寸夏禹惜分分寸无遗。”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诵。妙奇香主人不甘落后,也用重金征得一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这副楹联诙谐幽默,雅俗共赏,且生动真实地写出了广州饮茶盛况和茶客心理,似比陶联更胜一筹。

广州饮茶之风大盛于以后大众化茶楼的兴起。早期的茶楼,以富豪官宦为对象,一般市民和劳工阶层是不敢问津的。后来便有商人注意到市民这一广大市场,开设了专以普通市民为对象的大众化茶楼。这类茶楼不以高雅豪华和名牌美食为号召,而以价廉物美,经济实惠、适应广大市民经济承受力取胜,因而获得广大市民的欢迎。从此,广州一般升斗小民,出卖劳力的劳工阶层也开始有了一尝饮茶乐趣的享受机会。一般工人和劳苦大众,黎明即起,先赴茶楼,泡上一盅盖碗茶,吃两件能填饱肚子的点心,聊当早餐,俗称“一盅两件”。所费无几,却可以稍事休息,然后去打工。久而成了一种生活的习惯,乐在其中。不少茶客经过一段试饮之后,便选定一间自认为最经济实惠的茶楼,每天早上都去光顾,而且每次饮茶,必选坐同一座位,选泡同样的茶,吃同样的点心,天天如是,风雨不改,成了老茶客,从掌柜、跑堂到茶客,都成了熟络的朋友。大家天天见面,随便聊聊,无拘无束,也可算是辛苦劳碌而又枯燥的生活中的一点乐趣和享受吧。

广州的茶楼,源于为商贾官宦提供方便,故从兴起的早期,便有早、午、夜市。早市虽是最兴旺的,但午市和夜市也毫不逊色,成了广州饮食业的一大景观。随着人口的增加及人们对饮茶的爱好,广州茶楼便越开越多,营业时间也越来越长,可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从清晨四时到深夜二时,甚至有通宵达旦的。只要泡上一盅茶,便可一坐几个小时,一听君便;阔绰俭吝,同样欢迎,甚至可以“净饮”,即只泡一盅茶,不吃任何东西,到最后也就是按例付出双倍茶饯而已。从来没有因客人坐得时间过长而被催赶的事发生。这样的“饮茶”的确是一种无上的享受。茶客的尊严、自由、平等的内心渴望,可以在茶楼的方尺之地中得到暂时的满足。一般的劳动人民,平时为生活而奔忙,一家人难得休闲,偶有假日,全家去饮茶,休息休息,尝尝美点,共叙无伦之乐,自有无限乐趣。至于三五知己,共聚茶楼,随意而谈,任意而吃,或是旧朋新交,同饮共食,交流感情,增进友谊,亦甚相宜;甚至情人相会,亦多选茶楼,轻笑细语,情浓如茶,平添无限情趣。

正因为饮茶有这许多的乐趣和妙处,所以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茶楼已遍及两广大小城镇;改革开放以来,饮茶之风,更迅速为外省同胞所认识、接受和欢迎,使粤式饮茶遍布内地各大城市,甚至远达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乌鲁木齐等边远地区城市。

(2) 驰名东南亚的广东凉茶

未曾踏足岭南的人士,自然不知广东凉茶为何物。“凉茶”,不是冰凉冷冻的茶,而是指有清热解暑功效的草药茶。在广东,说起凉茶妇孺皆知,大多数人都曾喝过。所以说广东的凉茶。可算是岭南饮食文化中的一种专利产品。

岭南气候燠热潮湿,自古为瘴疠之地,燥热风寒感暑,是岭南的地方常发病,广东人习惯上称为“热气”,重者头疼发烧,轻者口舌干燥,头重眼红,便结尿赤。过去一般农民及城市平民百姓,生活艰难,有了“热气”,多不去求医吃药,只求助于垂手可得的中草药。岭南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大都略懂某些野生植物的药性,民间也流传多种解除“热气”的验方。最普通而又实用的便有菊花、金银花、鸡蛋花、车前草等等。一些中医师中的有心人,也针对岭南“热气”病状,配制出名之曰“凉茶”的验方。复杂的有俗称“廿四味”的重剂型凉茶;简单的有菊花、金银花等配制的“五花茶”,这是轻剂型凉茶。“凉”是与“热”相对而言的,有了“热气”,便喝“凉茶”解之,而平时即使没有“热气”发作,人们也会常喝凉茶,作为一种清凉饮料茶。所以喝凉茶,又是岭南人习而成俗的一种喝茶之道。

名声远扬的“王老吉凉茶”,是最受人欢迎,影响远及东南亚的广东凉茶。据说,清嘉庆年间,广州地区曾发生过一次疫症,发“热气”的人特别多,一向饮用有效的各种凉茶都失效了。有一位姓王名吉的中医师为解除病人的怪疾,便亲自到山上采药,配制了全新的凉茶配方。这种新配方凉茶,入口极苦,但苦而后甘,凉而不寒,解表祛暑而不虚,没有副作用。这位医师将大量草药亲自熬煮后,盛在几只大木桶中,免费供病人饮用,疗效显著。一些本来上门请王吉医生看病的人,饮了一碗桶内的凉茶后,病情便大大减轻,再饮一碗,病竟然好了。于是,王吉医生的凉茶便被传开了。东南亚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岭南有不少共同之处,“热气”也是一种令人几乎无可奈何的不大不小的地方常发病。广东旅居东南亚的华侨,回乡省亲发了“热气”,一饮王吉的凉茶便药倒病除。于是王吉的凉茶便迅速在东南亚地区的华侨中传开了。

在王吉医生活着时,人们便称王吉配方的凉茶为“王吉凉茶”;王吉去世后,人们便尊称为“王老吉凉茶”。如今,将近两个世纪的时光过去了,王老吉凉茶的名声依然响亮,至今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唐人街(区),仍有专卖王老吉凉茶的凉茶铺。

由于广东人饮凉茶成癖,所以凉茶铺、摊,曾经遍布城镇乡村。广州的凉茶专营店,在当街铺面摆着金光闪闪的大型铜茶壶,装饰也极考究。人们既可随意买上一碗,站着喝完继续赶路;也可以三五成群进入店内,拣上一个舒适的台面坐下,一边闲聊一边慢慢地唱。

广东凉茶,品种多,价钱平。在十多年前,每碗王老吉凉茶,只不过2分钱人民币;放了糖的菊花茶、鸡蛋花茶、金银花茶、五花茶,也只不过5分钱。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花上2分钱,买碗凉茶喝,既解渴又可防治热病。这确是一种价廉实惠的大众化饮料。

改革开放后,经济活跃,各种洋饮料和国产饮料像潮水般涌来,成为时髦饮品。而传统的广东凉茶因本小利微,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经营这种不赚钱的生意了。广东凉茶在当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虽未完全绝迹,也已风光不再了。

(3) 潮州“工夫茶”

这里说的潮州,并非仅限于现今的潮州市,而是指整个潮汕地区。即位于广东省东部、东北部,与福建山水相连,北接梅县地区,西与惠州相互为邻,南濒南海的广大地区。只因潮州是这一地区中历史最悠久,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历史文化名城,故一般习惯上称为潮州。潮州“工夫茶”是岭南饮茶艺术的结晶。据说从元朝开始,潮州工夫茶便已形成规模,此后更名声远扬。清朝人翁辉东著有《潮州茶经·工夫茶》,其中说到:国内众多产茶区如“龙井、武夷、祁门、六安,视其风俗,远不及潮人之风雅”,以饮茶论,“潮人习俗风雅,举指高超,无论嘉会盛宴,闲处家居,商店工场,下至街边路侧,豆棚瓜下,每于百忙之中,抑或闲情逸致,无不借此泥炉砂铫,擎杯提壶,长斟短酌,以度此快乐之人生”。这段文字,真实而充分地表述了潮州人饮茶的风情美、生活美和艺术美。

“工夫茶”,顾名思义,喝起来是颇讲究工夫的。从茶叶、茶具、泡茶的水、煮水的炉、锅及泡茶、斟茶、喝茶,都极为讲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程式、高超的技巧和严谨的礼仪。

喝茶,首要讲究的是茶叶。绿茶或红茶,或香而欠色,或色艳缺香,都不合沏泡“工夫茶”的要求。沏泡“工夫茶”要选上好的乌龙色种。乌龙茶色浓香清,其中又以产于饶平岭头和凤凰山的白叶单丛为最佳。

要泡茶,自然少不了好水。以山泉水为最佳,井水次之,若两者都缺,也可趁天下雨时用洁净的陶缸或木桶接水,称为“天水”。若用河水,则要用“缸心水”,即挑贮在水缸内经过沉淀的水。像现今普遍用的自来水,就必须存放一段时间,待水中氯气挥发尽了才可用。

有了好茶叶和好水,还要有好茶具。茶具包括茶壶(俗称茶罐)、茶杯、托盘、水壶(烧开水用壶)和木炭炉等,全都小巧玲珑,各有讲究。茶壶大小如拳头,多为园形,状如苹果,多选用江苏宜兴特产朱砂陶壶。茶杯是细瓷洁白透明、小如酒杯的白瓷杯,晶莹而半透明,数量仅有三只。这是由潮州俗语“茶三酒四游玩二”习俗而来。出外游玩,二人同行最好,喝酒宜热闹,四人较合适,喝工夫茶,是一种品尝名茶的享受,宜清静但又不缺“知音人”,故最好是一主二客。托盘是两层的,上层为盖,放茶杯及茶壶,盖上有洞眼,以便冲茶的水可以流入下层的钵形托盘体内。烧开水的炉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所用木炭,以橄榄核为最好,因为火力旺而能持久;烧开水的壶也是小巧得很,一般只比茶壶稍大而已。

一切工具准备齐全,茶叶、好水不缺,便可泡沏“工夫茶”了,而“工夫茶”的“工夫”也主要在于如何泡出好茶来。把水烧开后,先将茶壶茶杯烫洗一遍,然后将茶叶放入茶壶中,至七成满为宜,用滚烫的开水冲进壶内,至满泻时,将壶盖盖上再浇一遍。如有泡沫泛起,要用壶盖将泡沫刮去然将壶盖盖好再冲开水。这时就可以斟在杯内品尝了。这一套程式,称之为冲茶工夫,讲究的是“高冲低斟,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将水壶的开水冲进茶壶时要将水壶提高,以便开水能直冲茶壶内,迅速泡浸至壶底的茶叶,茶香才能弥漫开来;给每只杯斟茶时,距离要低,动作要快,以免茶香外泄;不能斟满一杯再斟一杯,必须是快速轮流不断地往三只杯子斟去,以使每杯茶的浓香均匀。这是最讲技巧的工夫,特名之为“关公巡城”;待茶壶内的茶汁将尽未尽时,还要将壶内余茶轮流反复滴入三只杯内,直至再也滴不出茶汁为止,这更要求掌握分寸,经验老到,故名之为“韩信点兵”。冲泡一遍的壶内茶叶,还可冲第二遍。之后,便要将残茶叶倒掉,重放茶叶再泡。

茶泡好后,喝茶还有既定之规:主人必需先让客人,哪怕客人是小辈。不过,作为小辈的客人,要先站起来道谢,请主人先用;主人还是要先让客。作为小辈的客人,便先让另一客人,然后再拿自己的一杯,但要注意不拿中间的一杯,以示谦让。喝茶时,小辈客人要将拿杯的手,掌心向外,将茶杯送至嘴边,细细品味,不能一口喝光。

潮州人喝“工夫茶”,若是单人独饮,自可随意,若是待客,便要不停陪着喝,直至客人告辞为止。若客人较多,则要改用稍大的茶壶。

潮州“工夫茶”,不同于粤式的茶楼饮茶。粤式茶楼饮茶,注重的是吃的情趣和享受;潮州“工夫茶”所追求的是一种寄情于茶艺和反朴归真的情趣和境界。

广东凉茶的文化影响

广东凉茶是凉茶文化的代表。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凉茶对于广东人,可以说是“生命源于水,健康源于凉茶”。

民间由来

凉茶是岭南人民根据本地的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研制总结出的一类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饮料总称。分析凉茶"高热"的原因,有关专家指出,首先,凉茶无毒有效的特点十分符合现代人的消费特点。饮用凉茶是两广人民长期同大自然作斗争总结而来的一种护身法宝。据有关医药专家介绍,凉茶凉而不寒,清热而不伤脾胃,没有肝肾毒性,四季皆宜,无病时可防病,有病时能治病,"秋冬防秋燥、春夏去暑湿"。

文化底蕴

凉茶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宝芝林"因黄飞鸿早就饮誉海内外;"王老吉"的创始人王泽邦被称为"药侠" ,与慈禧太后、洪秀全、太平军、林则徐等历史人物及事件紧密相连;名扬中外的"李众胜堂"药店的著名产品保济丸,远销东南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地。

引导,走向海外

为了把食品产业提升为食文化产业,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共同组建了广东省食品(饮食)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由文史、文物、中医药、食品工程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一致认定凉茶为首批“广东省食品(饮食)文化遗产”。广东省文化厅曹淳亮认为,这是一种法律界定、历史认可,将会加大凉茶对广大消费者的文化穿透力和享受的膨胀力。事实正如专家们所料,凉茶一经被认定为广东省首批食品文化遗产,就显现出强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到一年时间,仅广东加多宝凉茶公司在东莞总公司之外,又在海南、福建、浙江、北京建立了四个分厂,平均每三个月就建一个新厂。该厂目前拥有九条生产线,年产量达30万吨,仅在北京一年的销售额就达10亿元。又如广州王老吉药业公司年产量达10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六亿元。如今,“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广告词已在全国深入人心。   潜力巨大的凉茶市场吸引了世界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公司的大举进入。去年下半年,可口可乐买下广东中山一家凉茶厂,并已将生产的凉茶在香港市场销售。该公司驻香港的负责人三次与广东省凉茶行业协会联系,积极要求能参与广东省凉茶行业正在推进的凉茶标准制订工作。   张俊修等专家预测,按照凉茶目前的发展势头,以及可口可乐无法相比的健身功效,三年内,凉茶的产量将超过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年产量,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100亿元。

这在百度百科可以查到,这些是我从其中选取。

广东人:夏天的命是凉茶给的

怎么会有夏天这么令人讨厌的季节? 天气一热,整个人就像缺水的植物一样,蔫了吧唧的。无精打采还算好,一不下心上火、中暑才是真的要命。 如何健康地消暑?这就得问问广府人民了。在「 ”春天湿热、夏天炎热、秋天闷热、冬天燥热”的广东,人人都是消暑的「 ”专家级”人物。 要说广东当地人解渴消暑的最佳休憩方式,那就是——喝凉茶。 自带养生标签的广东人,一爱煲汤,二爱饮凉茶。甚至有这么一种说法:广东的凉茶铺可能比奶茶店还多。 在广东的老街居民区,总能找到街坊自己开的,或者老字号老式凉茶铺。而在城市里,凉茶连锁店非常普及。 林立在大街小巷的凉茶铺,柜台上放着几大壶凉茶和一些瓷碗或玻璃杯,顾客放下几块钱,端起一杯凉茶,眉头微皱咕咚咕咚喝下去,然后嘴满意离开。 网上甚至这么调侃道:一般人体内70%是水,而广东人体内是凉茶。 小馋有个朋友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他表示从小一有不舒服或小毛病,家长第一时间不是带孩子上医院,而是去附近的凉茶铺喝凉茶。 上火了,喝凉茶;喉咙痛,喝凉茶;感冒咳嗽,喝凉茶;口腔溃疡,喝凉茶……都说「 ”生命在于运动”,我看呐广东人「 ”生命在于饮凉茶”! 外地人可能就纳闷了,凉茶是什么「 ”神仙水”啊?竟然还有治病保健效果? 在外地人眼里,凉茶只是吃火锅时会叫上几罐的饮料,比如X多宝。在广东人看来,那些瓶瓶罐罐只能称之为糖水,算不得真正的凉茶。 真正的凉茶,是一种用单味或复方土产中草药煎熬而成的药汤。由于是草药熬制成的,一般的凉茶多是苦的。 凉茶所用草药通常药性寒凉,所以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 你可能没想到的是,凉茶并不凉,反而需趁着温热饮下才有效,凉了容易伤胃。取名「 ”凉”,是因为它能祛火。 其实,凉茶只是一个统称,根据配方的不同,广东凉茶也分很多种类,功效上也有所差别。 广东人喝得最多的大概是「 ”廿四味茶”了,它由至少24味中药材熬制而成,口味清苦。它也被广府人民戏称为「 ”救命水”,管你上火感冒还是爆痘生疮,来一碗廿四味就对了。 让无数广东人又爱又恨的凉茶,非「 ”癍痧凉茶”莫属。说爱它,是因为它清热解毒、刮痧除癍,一碗下肚顿觉神清气爽。 恨它,是因为它的味道真的太!苦!了!有人形容它的味道:尝一口,就好似走入春天长眠的墓地。 ▲喝一口,苦味便立即充斥整个口腔,然后蔓延到喉咙、胃里,直至苦到心里。 当然也有不那么苦的凉茶,如五花茶、银菊露、罗汉果茶等,广东人平常也会来几杯预防疾患。 那么,向来不会在吃上委屈自己的广东人,为什么甘之如饴地喝起苦涩的凉茶?广东人为什么「 ”自讨苦吃”? 还不是「 ”湿热”闹的!如果你在广东生活过,一定听过广东人的一句口头禅:「 ”好热气啊!”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指出:「 ”南方生热,热生火……”这句话在广东可谓一语中的。 广东地处岭南,低纬度又沿海,形成了夏季炎热多雨的气候。粤北多山岭,而沿海地势低平,热气、水汽都不易扩散。 同时岭南地区植被茂盛,湿热的气候使得动植物死去腐烂之后,容易形成瘴气。又湿又热,瘴气在体内郁结,能好受吗? 韩愈被贬潮州时,在《潮州刺史谢上表》中吐槽这里的气候:「 ”州南近界,涨海连天,毒雾瘴氛,日夕发作。” 更要命的是,广东沿海平原石灰熔岩丰富,水质含钙盐较多,特别容易引起燥热。在这里「 ”喝水都上火”不是一句假话。 可能这里湿热得连老天爷都看不下了,广东的山岭丛林、荒野田边到处生长着药性寒凉、治疗热证的中草药。 自古广东民间就学会采来性寒味苦的药材,煎水来喝,称为各式各样的「 ”凉茶”,用于祛湿除热。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广东人民养成了喝凉茶的习俗,形成了属于岭南地区的凉茶文化。 对于很多广东人来说,那些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凉茶铺,是有关夏天的记忆里最具人情味的存在。 有一种上火叫做「 ”你妈觉得你上火”,许多广东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被妈妈押着去凉茶铺喝凉茶的经历。喝完一碗浓黑清苦的凉茶后,还能奖赏几个话梅、陈皮什么的。 曾经不愿喝苦凉茶的孩子长大了,吃得稍微重口一点,也开始自觉地喝上一碗凉茶,温暖的药汤下肚后,总会有一种安心的感觉。 而在外上学工作的广东人,在离开家乡后才意识到,曾经的「 ”童年阴影”,正是令人怀念的家乡味道。没了凉茶,整个夏天似乎都少了些滋味。 天气也越来越热了,上火了,不妨喝杯正宗的凉茶消消暑祛祛湿。如果你还有其他消暑的好法子,不妨在评论区写写,救救不爱喝凉茶的广东人吧! 最后小馋多嘴一句,身体有啥小毛病,不是凉茶能喝好的,还是要乖乖去看医生,懂了吗?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广东人喜欢喝凉茶?

第一是习惯,还有就是饮食文化。第二是当地闷热的地理环境因素导致。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